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
飘然远去,归期未定。

隆中对与“雍凉战略”焦点之三国荆州(2)

继续说荆州。
三国时,曹操先从刘琮手里受让了荆州,但没有听从贾栩建议先经营荆州,缓进攻东吴的战略,进军赤壁乌林,结果被孙刘联军打败。
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基础,曹操的水军损失惨重,从此数十年内难以消灭东吴——原因很简单,东吴有长江之险,没有水军,想灭东吴,那是做梦!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赤壁曹操战败后,周瑜与曹操在江陵的守将曹仁相持大战。刘备趁机平定荆州南部武陵、零陵、桂阳、长沙四郡。而曹操放弃江陵,命曹仁退守襄阳。后刘备又从孙权手上借得南郡的部分地方。于是在荆州形成小三分局面。曹操据有襄阳、南阳;刘备据有南郡(部分),武陵、零陵、长沙、桂阳;孙权据有江夏、南郡(部分)。这只是大致形势,实际上三家势力占据的土地犬牙交错。
曹操占领的是襄阳,襄阳是个极其要害的城市!那是兵家必争之地!古人称:“夫襄阳者,天下之腰膂也。中原有之,可以并东南。东南得之,亦可以图西北者也。”曹操占领襄阳,对荆州地区其他地方那是持续的压力,如梗在喉!
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出力最大,所得却最小,只拿了江夏和南郡的部分地区,刘备则发了大横财,占领了荆州四郡和南郡部分地区,这种分配模式,为吴蜀的分岐直接埋下了隐患。
孙权在前期同意借南郡给刘备,这是有原因的,一个是赤壁之战后曹操虽败,但北方对南方的强大压力还在,东吴等于要同时承担江淮、荆襄方面的曹魏压力,力不从心。虽然荆襄、江淮都是战略要地,但总有个轻重缓急,如战略要地不能全守住,那交给盟友也比交给敌人要可靠。所以孙权没有同意周瑜软禁刘备的策略,所以孙权本想进图西蜀,“备欲自图蜀,拒答不听,曰:“……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,将欲饮马於沧海,观兵於吴会,何肯守此坐须老乎?今同盟无故自相攻伐,借枢於操,使敌承其隙,非长计也。”权不听,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。备不听军过,谓瑜曰:“汝欲取蜀,吾当被发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使关羽屯江陵,张飞屯秭归,诸葛亮据南郡,备自住孱陵。权知备意,因召瑜还。”
孙权现在比较克制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,就是刘备此时实力还很弱,未对孙权造成威胁。等刘备得了益州,孙权就跳脚了,大骂:“猾虏,乃敢挟诈如此”。
在这期间曹操加了把柴火,就是在淮南一带给孙权施加压力,合肥的多次战役,总体孙权居于劣势,而刘备势力不断壮大,在淮南讨不到便宜的孙权将目光转向了刘备占领的荆州诸郡。
鲁肃是东吴的联刘派。三国志载明:及羽与肃邻界,数生狐疑,疆埸纷错,肃常以欢好抚之。备既定益州,权求长沙、零、桂,备不承旨,权遣吕蒙率众进取。备闻,自还公安,遣羽争三郡。肃住益阳,与羽相拒。肃邀羽相见,各驻兵马百步上,但请将军单刀俱会。肃因责数羽曰:“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,卿家军败远来,无以为资故也。今已得益州,既无奉还之意,但求三郡,又不从命。”语未究竟,坐有一人曰:“夫土地者,惟德所在耳,何常之有!”肃厉声呵之,辞色甚切。羽操刀起谓曰:“此自国家事,是人何知!”目使之去。吴书曰:肃欲与羽会语,诸将疑恐有变,议不可往。肃曰:“今日之事,宜相开譬。刘备负国,是非未决,羽亦何敢重欲干命!”乃趋就羽。羽曰:“乌林之役,左将军身在行间,寝不脱介,戮力破魏,岂得徒劳,无一块壤,而足下来欲收地邪?”肃曰:“不然。始与豫州观于长阪,豫州之众不当一校,计穷虑极,志势摧弱,图欲远窜,望不及此。主上矜愍豫州之身,无有处所,不爱土地士人之力,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,而豫州私独饰情,愆德隳好。今已藉手于西州矣,又欲翦并荆州之土,斯盖凡夫所不忍行,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!肃闻贪而弃义,必为祸阶。吾子属当重任,曾不能明道处分,以义辅时,而负恃弱众以图力争,师曲为老,将何获济?”羽无以答。备遂割湘水为界,于是罢军。
这就是真正的单刀赴会。鲁肃虽是联刘派,要夺荆州可是一点不客气,最后促成了湘水和议,算有个和平结果。鲁肃一死,孙刘联盟迎来了最大的挑战。

评论(4)

热度(1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