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

飘然远去,归期未定。

刘关张和“义”

这篇属三国系列的一个小番外。旅途中手机查资料不便,凭记忆来写。有不当之处请指教。
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,就是刘关张结义,当然这是传说,非史实。
东汉末年部曲制盛行,性质应该是个人私兵,刘备在乱世中也自己拉了一支人马,关张则是分统其部曲,为之御侮。应该说刘备起事时关张就是其最得力的大将,刘备与二人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,关羽又长张飞数岁,飞以兄事羽,这就是桃园结义的由来。
因关羽弃曹归刘,刘为关兴兵伐吴,更强化了刘关兄弟情深的印象,但同时代的魏国大谋臣刘晔,却说刘关“名为君臣,义犹父子”,不报荆州之仇,于分始为不足。也就是关系深厚,但接近父子,不像兄弟。
历史上关羽死后刘备愤怒,但张飞死时,刘备只是说“噫,飞死矣!”伐吴时也是说复关羽之耻,没说替张飞报仇,演义里则把关张之死全归罪东吴。
有个现象很有趣,刘备时期唯一有謚号的是法正,关张都没这待遇。后关羽被謚为壮缪侯,张飞被謚为桓侯,桓算个美謚,壮缪侯则有肯定有批评,这基本代表蜀汉的官方态度,如关张在历史上真是刘备的爱弟,蜀汉肯定不敢这么给謚号的。
顺便说下伐吴之战,很多人都归结于报关羽之仇,其实这不全面,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隆中对——全据荆益,至少也要夺回荆南三郡以保隆中对的实施,这就可解释诸葛亮的矛盾(那句法孝直若在能制主上东行,就复东行必不倾危),对孔明来说,不夺回荆州隆中对得破产,但与东吴开战则不利吴蜀联合,还有曹魏虎视眈眈,这真是个极难操作的问题。
历史上,一代巨人在遭遇江南之便,一边批评白方,一方面以吴蜀之战教育全P分清主次矛盾。但当时除了红白日三方(类似三国),还有个第四方——美英苏大国态度可利用,三国时可没这第四方。
刘备在曹操死后派人吊唁(稳住曹魏以利伐吴),兵败夷陵时孙权遣使通好刘备同意,作为政治领袖身段还是能放下的,并非演义里的重情义。
民间小说流行结义,水浒英雄结义,隋唐演义36好汉结义,飞龙全传里柴荣赵匡胤郑恩结义,这应该是种民间观念。

评论(137)

热度(15)